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工作通知

北京交通大学关于组织申报2023年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3年2月17日 12:21 来源:北京交通大学科研院 作者:刘泽琳 2653

校内有关单位:

根据《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评选办法》,学校现组织开展2023年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项目征集工作,有关事宜如下:

一、申报渠道及名额

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事业单位推荐,不接受个人推荐和申请,数量不限。

二、参评条件

(一) 奖项类别:

(1)自然科学奖:在仿真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研究或应用基础研究方面有重大理论突破或做出原创性的研究成果,对仿真科学技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并得到国内外学术界公认的。

(2)创新技术奖:通过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等方式,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仿真成果、仿真系统和仿真工程。在仿真应用系统或仿真技术产品上有重大的技术发明或技术突破,取得较大经济效益或者社会效益。

(二) 项目成果未获得过省部(军队)级(含)以上政府奖励。不受理涉密项目。

(三) 研究成果应经过鉴定(或验收),并经过实际应用,证明技术先进、效益明显。

(四) 不存在成果权属、主要完成单位和主要完成人及其排序方面的争议。

(五) 为适应仿真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要求,推荐项目应当是近3年之内完成鉴定验收的项目。两个或两个以上单位合作完成的项目,须由项目牵头单位与其他合作单位协商一致联合申报。若有争议,在争议解决之前,项目牵头单位不得单独推荐。

(六) 鼓励项目成果在《仿真科学与技术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2022版国内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三、评选说明

(一) 奖励等级的基本评定条件

1. 一等奖

(1)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大;

(2)对促进仿真领域发展进步有显著作用;

(3)经实践验证有显著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2. 二等奖

(1)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技术难度较大;

(2)对促进仿真领域发展进步有明显作用;

(3)经实践验证有明显经济效益或社会效益。

(二) 授奖比例

2023年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之自然科学奖授奖率不超过30%,一等奖不超过15%;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之创新技术奖授奖率不超过30%,一等奖不超过15%。如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出台新的规定,学会将根据要求进行调整。

(三) 评选方式

分为预评、初评、终评3个阶段:

1. 预评阶段:学会邀请评审专家在系统上对所有申报项目进行预评,预评通过项目进入初评、终评阶段;

2. 初评、终评阶段:申报一等奖的项目进行现场答辩,接受评审专家质询,专家讨论后进行无记名投票;申报二等奖的项目无现场答辩环节,评审专家只对项目材料进行审阅,专家讨论后进行无记名投票;

3. 按照申报等级参加相应等级的评审,落选则为不授奖,不再参选下一等级评审。

四、材料报送

1.《2023年度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及附件材料(包括《2023年度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推荐书》WORD 版(无签字盖章)及证明材料和有签字盖章的推荐书扫描版)请通过系统提交,不接收纸质材料;

注:推荐书WORD版与签字盖章扫描版内容一致,否则不予接收。

2. 材料提交截至时间4月28日。

注:办理盖章手续前,申报人在学校MIS系统科研信息管理系统科研成果奖励申报模块完成校内审批手续,并在系统上提交保密审查证明。

五、申报要求

1. 申报用户登录http://kxjsj.csf-sim.org.cn,在“中国仿真学会科学技术奖预评系统”内注册,注册信息包括:用户基本信息、申报联系人信息、账户信息(用户名、密码)等,系统开放时间4月18日至4月28日。

2. 推荐书电子模板可通过学会网站、公众号下载。

3. 推荐材料请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保密审查,并提交非涉密证明。

六、联系方式

(一)科研院

联系人:刘泽琳,科研院855办公室

电  话:010-81688582  15201683135

邮  箱:liuzl1@bjtu.edu.cn

(二)中国仿真学会

联 系 人:苏志 

联系电话:010-82317098  010-82310612 13699212087

电子邮箱:cassimul@vip.sina.com

预评系统填报技术咨询:郭新海 13810697525(同微信)

 

科学技术研究院

2023年2月17日